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2024—2025)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南昌舉行
筆墨傳薪火,文脈潤新苗。4月10日—13日,第二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2024—2025)恒源祥文學之星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江西南昌隆重舉行。全國各賽區(qū)晉級總決賽的近200名學子相聚在豫章故郡,書寫青春華章。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是由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組織委員會主辦、全國40多家中學報刊承辦、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一項不收取中學生任何費用的純公益賽事。大賽由人民教育家于漪擔任組織委員會總顧問。自2004年首屆大賽啟動至今,該項活動歷經(jīng)二十屆,憑借其公益性、公平性、權威性,已發(fā)展成為一項規(guī)模大、規(guī)格高、影響廣的大型公益品牌賽事。

層層選拔,萬千學子競風采
本屆大賽的總主題為“站在時間的河邊”,自2024年9月啟動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中學生積極參與。
他們的作品,既有對中華文明根脈的深情回望,也有對科技、生態(tài)、社會變革的前瞻洞察。經(jīng)過層層選拔,最終近200名學子從全國各賽區(qū)脫穎而出,晉級總決賽,共同角逐大賽最高獎——文學之星。
按照賽程計劃,本次總決賽分為筆試、口試和演講比賽三個環(huán)節(jié)。11日上午,初中組、高中組參賽選手奮筆疾書,他們用深邃思想、真摯情感、獨特視角、優(yōu)美文字完成了筆試。

當日下午的口試現(xiàn)場,參賽選手進場前先現(xiàn)場抽題,再根據(jù)題目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思考并打好腹稿,然后進行比賽,這既檢驗了選手們的知識儲備,又測試了他們臨場應變的能力。
12日上午的即興演講比賽中,參賽同學更是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非凡才華和綜合素養(yǎng)。
賽后,經(jīng)由大賽評審委員會專家公平公正公開評審,最終評出“文學之星獎”20名(初、高中組各10名),“文學之星提名獎”19名(初中組9名、高中組10名)以及5個最佳單項獎(最佳思辨獎、最具表現(xiàn)力獎、最佳人氣獎、最具感染力獎、最佳綜合素質(zhì)獎)。其中,由江西賽區(qū)選送的參賽選手蔡澤睿、熊子希獲“文學之星獎”,蘇碧瑩、鄢宏達獲“文學之星提名獎”,蔡澤睿獲“最具表現(xiàn)力獎”。

名家講壇,傳授寫作經(jīng)驗
11日下午,南昌市紅谷灘區(qū)新龍學校報告廳座無虛席。著名作家、記者、新聞理論家梁衡先生為參與總決賽的學子以及來自南昌多所學校的400多名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文章五訣”的精彩講座。
“寫作應以‘形’繪萬象,以‘事’敘脈絡,以‘情’動人心,以‘理’啟深思,以‘典’增厚度……”“形即目之所及,主要是觀察到的景物,如臨其境;事即身之所歷,作者經(jīng)過的事情,主要是人物、過程、情節(jié);情即心之所動,表達情緒,以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理即腦中所想,發(fā)現(xiàn)屬于你的個性的真理,揭示共性;典即腹中學識,是過去的積累,服務當前寫作,厚重幽默……”講座中,梁衡先生結合新書《洗塵》暢談寫作與人生,生動講述中小學課文名作背后的故事,分享多年以來的寫作經(jīng)驗與心得,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思想與文學的饕餮盛宴。
“今天終于見到了敬仰已久的梁衡先生,實在是太高興了!他分享的寫作經(jīng)驗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聆聽講座的學生紛紛表露了自己的收獲。

游覽研學,感悟南昌底蘊
12日下午,學子們開展了一場短暫而又富有意義的研學之旅。首站來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在這里,學子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講解員深情地講述著八一起義的故事,學子們聽得入迷,眼中閃爍著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在滕王閣,學子們一起朗誦了王勃的《滕王閣序》。登上雄偉的滕王閣,看著閣下流淌不息的江水以及遠處的山巒,大家對照著詩句欣賞著詩人筆下的美景,感受著詩人的豪情壯志,也感悟到了“物換星移幾度秋”的文化厚度。

聯(lián)誼晚會,青春交響以藝會友
賽后的聯(lián)誼晚會以全國文學少年的才藝表演拉開帷幕,充分展現(xiàn)傳統(tǒng)與青春的碰撞。
從澳門粵劇到湘贛笛韻,展現(xiàn)多元文學底色;琵琶串燒跨越千年,飛花令激活詩詞基因,宣告Z世代的文學實力。

殷切希望,以筆為帆去遠航
13日上午,本屆總決賽的頒獎典禮在江西省圖書館舉行。著名作家、記者、新聞理論家、國家新聞出版署原副署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郎亞龍,中國教育學會第七、八屆常務副會長劉堂江,江西省出版?zhèn)髅郊瘓F黨委委員、董事,中文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jīng)理吳滌,江西省委宣傳部出版印刷發(fā)行處處長闕米秋,中文傳媒集團黨委委員、總編輯游道勤,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陳忠偉,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副理事長蘇青,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歐亞局局長田永祥,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原副所長、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研究會原理事長韓其周,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組織委員會主任司惟,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組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呂江虹等出席。
江西省出版?zhèn)髅郊瘓F黨委委員、董事,中文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jīng)理吳滌首先致辭。吳滌強調(diào),作為扎根江西的國有文化企業(yè),江西出版?zhèn)髅郊瘓F始終以“助推民族復興,弘揚贛鄱文化,潤澤百姓生活,爭當行業(yè)標桿”為使命,連續(xù)十六屆榮獲“全國文化企業(yè)30強”。作為本次大賽承辦方的江西教育傳媒集團與教育事業(yè)共生共長,出版的《江西教育》《小學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等刊物,陪伴了幾代師生的成長。他指出,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已成為全國青少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平臺。期待通過這一平臺,讓更多青少年在閱讀中積淀底蘊,在寫作中錘煉思想,為中華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站在第二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的舞臺上,我仿佛看見了時光之河的流淌。”致辭中,大賽組委會副主任游建華對江教傳媒以及往屆大賽的承辦單位表示了感謝。他稱,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致力于為青少年搭建一個錘煉文字、涵養(yǎng)心靈、對話時代的平臺,進而培養(yǎng)有溫度的表達者、有深度的思考者、有擔當?shù)膫鞒姓。他希望同學們用真誠的文字守護人性的溫度,用獨立的思考回應現(xiàn)實的叩問,用文化的自覺賡續(xù)民族的血脈。
恒源祥集團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陳忠偉致辭中,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價值”展開分享。他指出,人類在原創(chuàng)力、共情力和復雜問題處理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并通過恒源祥品牌設計大賽中“一根毛線的距離”短視頻獲全場大獎為例,強調(diào)情感共鳴的重要性;以跨界建筑師通過文學思考獲得“普利茲克獎”為例,闡明文學創(chuàng)作與思考對跨界創(chuàng)新與文明發(fā)展的賦能與推動。他鼓勵參賽學生堅守文學夢想,期待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寄語大賽穩(wěn)步發(fā)展走向百年。
榮耀時刻,星光璀璨載譽歸
在激動人心的頒獎環(huán)節(jié),主持人揭曉各獎項的獲獎名單,獲獎同學一一上臺領獎。
江西教育傳媒集團在本屆大賽中獲得了“文脈傳承特殊貢獻獎”。江西教育傳媒集團總編輯呂江虹接過獎牌時深情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江教傳媒75年來堅守教育初心、深耕文化育人的肯定,更是對江西賽區(qū)連續(xù)二十屆組織參加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工作的最高褒獎。江教傳媒愿與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同向同行,探索更多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路徑,讓古老的文脈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香港、廣東、河南三個賽區(qū)榮獲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2024—2025)優(yōu)秀賽區(qū)獎。

江西賽區(qū)選手蔡澤睿稱,獲得“文學之星”稱號,既是鼓勵,更是一份責任。他要感謝大賽組委會的認可,感謝學校書香文化的熏陶,更要感謝江西這片紅土賦予他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未來,他愿繼續(xù)以筆為舟,在時間的長河中追尋真善美;以文字為媒介,讓更多人聽見江西少年對時代的心跳。

名家論壇,觀點精辟又深邃
頒獎環(huán)節(jié)之間,還開展了主題為“以思啟智·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名家論壇。著名作家、記者、新聞理論家梁衡,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組委會主任司惟,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陳忠偉以及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副理事長蘇青等6位受邀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
梁衡就“中學生寫作如何選角度,避免千篇一律”這一問題分享了見解。
他以自己的寫作理念為例,提出“文章為思想而寫,文章為美而寫”,對中學生而言,“美”的感知應優(yōu)先于思想的深度。他建議從描寫、抒情、哲理三個層次提升寫作美感并注重語言錘煉。他呼吁給學生更多創(chuàng)造空間,“讓文章更美,讓思想逐漸成熟,這樣的作品才可能流傳”。
論壇現(xiàn)場,黎隆武用“一二三四五”對大美江西進行了生動概括。
“一”即一個大湖,也就是鄱陽湖。“二”即兩條小道,一條小道在井岡山,即著名的“紅軍挑糧小道”;另一條小道在南昌新建,即著名的“小平小道”!叭奔慈,分別是廬山、三清山、龍虎山!八摹奔此膫搖籃,分別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人民共和國的搖籃——瑞金、工人運動的搖籃——萍鄉(xiāng)!拔濉奔次鍌不能不去的地方,分別為“瓷上中國”景德鎮(zhèn)、“最美鄉(xiāng)村”婺源、“青春之城”共青、“千古一侯”;韬、“客氣武寧”武寧縣。
“語文之美第一是美在語言,第二是美在文學,第三是美在精神!闭劦秸Z文之美時,顧之川用簡潔的語言進行了概括。
他稱,中國的語言文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有了漢語,我們中華文明才5000年綿綿不絕。舉辦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這樣的賽事,也是為了激發(fā)中學生對文學的向往,點燃他們的熱情,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探究欲。
回顧辦賽過往,司惟充滿感慨。
從2004年首屆到如今第二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直秉持著純公益的運作模式,能堅持下來是非常不易的,其中有服務學校、學生的信念支撐,還有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更有像恒源祥一樣的有擔當?shù)拿褡迤髽I(yè)的助力前行。這一切都是繼續(xù)辦好賽事的動力。
陳忠偉表示,持續(xù)點亮中學生心中的文學夢想是恒源祥長期支持大賽的公益初心,一路走來,雖有艱辛但更有成就。
他希望給孩子留一塊文學的未開發(fā)的凈土,讓他們在學生時代有這樣的機會去挖掘,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對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寫作造成的挑戰(zhàn)和創(chuàng)造的機遇,蘇青表示,新技術的出現(xiàn)雖然會給人們帶來挑戰(zhàn),但更多的還是提供便利。
我們要欣然接受它的出現(xiàn)并利用好它,不過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在寫作中,很多東西是機器代替不了的。我們的日常寫作還是要去用心用情感悟,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
在這場思想碰撞的論壇中,6位嘉賓從寫作技法、文化傳承、賽事價值、企業(yè)擔當?shù)娇萍假x能等維度,共同勾勒出新時代青少年文學教育的立體圖景。正如論壇主題“以思啟智·以文化人·以德潤心”所昭示的,文學教育不僅是文字的錘煉,更是思想的啟迪、文化的傳承與心靈的滋養(yǎng)。這場跨越文學、教育與科技的對話,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文學新人提供了多元思考與前行方向。

名家題詞,送上美好祝福
在文學的舞臺上,除了堅守與傳承,還有著諸多美好的情誼與祝福。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高洪波和人民教育家于漪分別給大賽發(fā)來了深情祝福并贈送題詞。
這絕非僅是藝術層面的珍貴饋贈,它更似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紐帶,承載著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文學愛好者奮勇前行。
隨后,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組委會主任司惟從江西教育傳媒集團總經(jīng)理萬明華手中接過會旗,并轉交給上海賽區(qū)組委會副主任趙杰,這也預示著第21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明年在上海舉行。

大賽接近尾聲時,所有的參賽選手上臺,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朗誦了《中華少年》,展現(xiàn)了新時代少年的昂揚之姿。他們以聲傳情,以詩言志,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到青春的澎湃力量,在聲韻流轉中領略到文學的永恒魅力。(完)
責任編輯:徐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