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同心江西

江西東鄉(xiāng):一根甘蔗“熬”出甜蜜日子

  中新網江西東鄉(xiāng)11月30日電 (王劍 侯意平)“試試,我們的紅糖是用傳統(tǒng)古法熬制的,吃起來甜而不膩,充分保留了甘蔗的自然風味。”初冬時節(jié),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瑤圩紅糖基地,創(chuàng)業(yè)鄉(xiāng)賢陳滿順熱情邀請來訪者品嘗紅糖。

11月18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瑤圩紅糖基地,制糖師傅在熬煮甘蔗糖水,這道工序被稱作“趕水”。侯意平 攝
  11月18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瑤圩紅糖基地,制糖師傅在熬煮甘蔗糖水,這道工序被稱作“趕水”。侯意平 攝

  每年11月中下旬是瑤圩甘蔗集中砍收季節(jié),一車車新鮮甘蔗被放入榨汁機器,伴隨著“轟轟”的聲響,甘蔗汁流到沉淀池內。經過濾、沉淀和澄清,甘蔗汁依次被倒入“連環(huán)鍋”中進行熬煮。據陳滿順介紹,“瑤圩紅糖使用柴火熬制,需選用含糖量高的甘蔗!

  熬制過程看似簡單,卻是最講究的環(huán)節(jié)。甘蔗汁先被倒入第一口鍋熬煮。達到沸點后,又被舀入第二口鍋進行熬煮、濾渣、除沫。除去泡沫后的甘蔗汁再被舀入第三口鍋、第四口鍋內進行“趕水”熬煮,同時清理剩余雜質。

  火候和溫度的掌握,是瑤圩紅糖熬制的關鍵。制糖師傅需要不時查看并添加柴火,以確保火力穩(wěn)定適中。同時,為防止糖漿被熬焦,熬糖師傅要不停地用大勺攪動鍋內糖漿,促使其內部產生氣泡起沙。最后,把熬煮攪拌好的糖漿倒入模具內,等待冷卻成型。

  “每一塊紅糖都歷經選材、洗凈、榨汁、過濾、沉淀、澄清、打泡、趕水、搖飄、打沙、過濾、成型等工序精心熬制而成,凝結了制糖手藝人的辛勞和汗水,造就了瑤圩紅糖入口即化、自然清甜、蔗香濃郁的口感和風味!标悵M順說,“我們一直沿用祖輩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手藝熬制紅糖,不添加任何添加劑。”

11月18日,制糖師傅在分割紅糖,庅坠欧t糖工序復雜嚴謹,每一塊紅糖都歷經選材、洗凈、榨汁、過濾、沉淀等多道工序。侯意平 攝
  11月18日,制糖師傅在分割紅糖。瑤圩古法紅糖工序復雜嚴謹,每一塊紅糖都歷經選材、洗凈、榨汁、過濾、沉淀等多道工序。侯意平 攝

  過去,瑤圩當地都是各家各戶分散式生產,銷售渠道也比較單一,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價格優(yōu)勢。村民有好的制糖手藝卻難以推廣出去,有著“糖在深山無人識”的遺憾。

  如何做大做強古法紅糖產業(yè),帶動更多瑤圩群眾增加收入?

  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常務副部長方學圓介紹,瑤圩鄉(xiāng)黨委、政府積極發(fā)揮統(tǒng)戰(zhàn)資源優(yōu)勢,依托“鄉(xiāng)賢館”,邀請在外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yè)家、農業(yè)專家等實地參觀、交流座談。積極采納各方意見并結合本地實際,在塑造品牌上下功夫,注冊了“瑤紅堂百年古法紅糖”品牌,積極組建瑤圩紅糖協(xié)會,探索制作姜、玫瑰、桂花等多種口味的紅糖。

  如今,依托鄉(xiāng)賢資源,瑤圩組建起一支銷售團隊,進一步提升紅糖的市場知名度。2024年,瑤圩預計年產古法紅糖36萬余斤,年產值超過400余萬元,直接帶動周邊村民就業(yè)120余人。(完)

責任編輯:劉思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